無孔的“孔方兄”:新疆古錢幣見證東西文明融合 |
發(fā)布日期:10-08-20 08:31:18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新疆都市報 作者: |
核心提示:古代錢幣在文化遺產中無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地處歐亞腹地,古代中西方貿易通道上的古西域,錢幣中銘刻著的那些淹沒在黃沙深處的喧囂與輝煌,銘刻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情感和審美,銘刻著東方和西方亙古的交流和融通,銘刻著分離的傷悲和統(tǒng)一的喜悅。古錢里乾坤大,新疆出土的古錢幣更是如此。 “桃花石可汗”錢幣。(攝影:武潤生) 本文摘自:《新疆都市報》2010年6月22日第B06版,作者:武潤生,原題:《新疆古錢幣》 東晉文人魯褒在《錢神論》中寫道: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錢之所在,?墒拱玻揽墒够;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這是中國錢的一個別名“孔方兄”最早的出處。文章雖則暗含文人對當時“金錢社會”的善意嘲諷,但也說明了錢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前有玉石之路,后有絲綢之路的古西域的土地上,“孔方兄”地位如何?讓我們一起走近新疆錢幣,追尋那藏在古錢下的一抹神秘與滄桑;追尋那熔鑄在古錢中的傳統(tǒng)與精神…… 有“朋”自遠方來 在我們的國土上,世代生息繁衍著56個自強不息的民族,每個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就像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為我們勾勒成各具特色而又不斷融合交融的文化圖卷。 古代錢幣在文化遺產中無疑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地處歐亞腹地,古代中西方貿易通道上的古西域,錢幣中銘刻著的那些淹沒在黃沙深處的喧囂與輝煌,銘刻著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情感和審美,銘刻著東方和西方亙古的交流和融通,銘刻著分離的傷悲和統(tǒng)一的喜悅。 古錢里乾坤大,新疆出土的古錢幣更是如此。 《詩經(jīng)·小雅》里面說:既見君子,錫(賜)我百朋。這是中國詩歌中首次直寫貨幣。那么到底什么是“朋”呢? 遠在距今約4000年的夏朝時期,中原先民們就開始以海貝作貨幣了。海貝光潔瑰麗、質地堅固、可分可聚、便于攜帶儲藏。在中原地區(qū),古代先民以“朋”為單位,把五個貝殼串在一索,兩索即為一朋。 在西域早期同樣也存在“朋”的貨幣,只不過具體的名字已經(jīng)無法考證了。 英國人斯坦因在其《西域考古記》記敘了在樓蘭遺址發(fā)現(xiàn)海貝一事。1906年12月,斯坦因和他雇傭的探險隊,在銅錢之外發(fā)現(xiàn)人類早期的貨幣海貝。他寫道:我還找到了一些海貝、海蚌、海洋里的東西,這應該是從里海、地中海、印度洋一代傳進來。 斯坦因認為海貝從西面?zhèn)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失偏頗。因為許多錢同樣也來自于東方的中原地區(qū)。 古西域的和田玉早在距今3200年前即已傳至殷商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