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民俗錢幣的收藏與研究 |
發(fā)布日期:09-10-08 08:49:37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藝術市場 作者:陸 昕 |
及用途、含義作了簡要的歸納和闡述,但主要還是側重于盡可能多地收錄不同種類的民俗錢幣,是民俗錢幣的“譜”。90年代郭若愚先生《古代吉祥錢圖像賞析》是第一本對民俗錢幣進行考證、向人們揭示其中的歷史文化內涵的著作。 進入21世紀,隨著收藏熱的升溫,涌現(xiàn)出一批專門收集民俗錢幣的藏家,他們在不斷吸納藏品品種的同時,開始關注手中民俗錢幣的內在元素,他們已經不滿足于僅僅追求品相和數(shù)量,更愿意去探究那些前人沒有涉足或者沒有深入揭示的問題。而這時剛好是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泉友們可以不分地域遠近、不分泉識高下自由地展示泉品,發(fā)表見解。網(wǎng)絡使藏家們的眼界大開,新品種不斷涌現(xiàn),層出不窮。一枚民俗錢幣的貼出可以迅速得到贊揚、疑惑甚至否定,關于真假、年份、性質、地域風格乃至用途、含義、版別先后等的討論也紛至沓來。網(wǎng)絡也培養(yǎng)了一種自由的學術氣氛,借助這個平臺,藏家們引經據(jù)典,暢所欲言,更令人高興的是,討論還能吸引民俗錢幣藏家以外的學者的興趣和加入,他們中有民俗學者、宗教學者、服飾研究專家,這就更加拓展了民俗錢幣的研究深度和水平。 近年來,民俗錢幣的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民俗錢幣的斷代 民俗錢幣不像行用錢那樣容易斷代。長久以來,對一枚民俗錢幣甚至一類民俗錢幣鑄造使用年代的判斷一直是困擾民俗錢幣界的難題。主要的困難是民俗錢幣極少有明確的紀年標志以及有關鑄行年代的文獻記載。目前比較普遍的斷代方法是從分析時代特征來劃定大致的年代范圍。就漢代民俗錢幣、遼代民俗錢幣、宋代民俗錢幣和明清民俗錢幣來說,因各自的時代特征比較清楚,藏界在斷代上觀點基本一致。而唐代、五代、元代民俗錢幣的特征則比較模糊,至今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特別是唐朝是一個國力昌盛、文化繁榮的盛世,各類唐代藝術品都有其鮮明特征,唯獨民俗錢幣上唐代的實物發(fā)現(xiàn)甚少,即使有些具備唐代特征的民俗錢幣也無法得到普遍的認同。 民俗錢幣斷代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與其他有著清晰時代特征的文物,即所謂“標準器”進行對照。行用錢就是最直接的“標準器”,其他還有諸如石刻、銅鏡、瓷器、玉器等的“標準器”。從民俗錢幣上的文字、書法、紋飾、圖案的風格找出與“標準器”相近的時代風格的特征。斷代的另一個途徑是借助于考古挖掘和出土資料的披露,陸續(xù)發(fā)表的多篇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