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錢為何盛行了七百多年 |
發(fā)布日期:12-03-20 08:51:4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鳳凰網(wǎng) 作者: |
五銖錢一個;鑰匙形的栔刀每枚值五百個;金錯刀因上部陰文“一刀”兩字用了一點點黃金嵌錯,竟當(dāng)五千枚五銖錢。公元8年王莽取代劉氏做了皇帝,就將刀錢和五銖錢一并廢除,專用大小泉。泉在周朝已作為“錢”的別寫,而且含有象泉水源源不斷流通的意思。然而人民對王莽的貨幣政策早已怨聲載道,他們拒絕用大小泉,堅持以五銖錢進行交易。在當(dāng)時無法維持一種穩(wěn)定的幣制的情況下,不少人又從事私鑄。于是王莽將使用五銖錢的人流放到邊疆去,弄得農(nóng)民和商人紛紛破產(chǎn),諸侯卿大夫以至老百姓因私鑄而定罪的多得無法計數(shù)。中國歷史上,在貨幣制度方面展開這樣劇烈的斗爭,還是少見的。
王莽極端迷信于所謂的“制度改革”,以為制定了新制度,天下自然會太平。他取國號叫“新”,把各地的地名也都更換得面目全非;貨幣制同樣朝令夕改。專用大小泉僅僅一年,又花樣翻新,搞起了所謂寶貨制:用金、銀、銅、龜、貝五種實物作為幣材,定出了六種二十八等不同的貨幣。寶貨制亂七八糟象個大雜燴,連王莽自己也未必弄得清楚。龜甲、貝殼交易的時候須量尺寸,其麻煩可想而知。布幣分成十級,從小布一百到大布千錢,每級實際重量只差一銖,不識字的人畢竟是大多數(shù),簡直無法分辨。 王莽強迫命令,不帶布幣的不準(zhǔn)通行,公卿身上須有布幣才能進宮。他甚至采用殘酷的懲罰辦法,一家鑄私錢,五家連坐,但實際上還是行不通。強制通行的布幣越來越不值錢,物價越漲越高,米每石賣到萬錢。公元14年(王莽天鳳元年),王莽為了挽回人心,第四次改革貨幣,鑄行貨泉和貨布,有點接近了五銖錢幣制。但這時候他的政權(quán)正在綠林、赤眉農(nóng)民大起義的沖擊下風(fēng)雨飄搖,幣制改革已無濟于事。新朝只存在十五年便滅亡了。 在中國貨幣史上,王莽的幣制最為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然而它也促進了鑄錢工藝水平的大大提高。金錯刀的錯金技術(shù)爐火純青,“一刀”兩字發(fā)射出水銀的光彩,后代人都把它作為珍貴的工藝品來收藏。東漢張衡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泵廊怂,看來不會是一把真的刀;成語“鑄成大錯”的“錯”,本義也指錯刀,借用為錯誤。貨布長二寸半,寬一寸,四枚連在一起,恰好等于漢制一尺。貨布制造規(guī)格很嚴,即使檢查上千枚,其大小輕重也少有差別,以致可以由錢幣來確定漢代的度制和衡制。有人把王莽稱作造幣能手,這是不恰當(dāng)?shù),真正的鑄幣能手是那些沒有留下姓名的、默默無聞的普通工匠。 公元25年,借綠林、赤眉起義發(fā)家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