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投資金銀幣容易走入的五大誤區(qū)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藏、投資意識的增強,作為國家法定貨幣的金銀紀念幣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并逐漸成為大家收藏投資的一個重要選擇之一。但由于金銀幣屬于融匯了現(xiàn)代先進工藝和豐富傳統(tǒng)文化的高端藏品,決定其收藏投資價值的因素較多,普通民眾在不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和一定經(jīng)驗積累的情況下,往往容易走入誤區(qū),從而降低了收藏投資金銀幣的收益、減少了在收藏過程中體驗更多集藏樂趣的機會。為此,筆者就個人的一點理解,為大家梳理了幾個收藏投資金銀幣容易走入的誤區(q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誤區(qū)一 以金銀幣的面值判斷其收藏投資價值 這不僅是新手常犯的錯誤,許多有一定收藏經(jīng)驗的藏友,也時常會理所當然的認為面額大的金銀幣收藏價值更高。其實,這是一個十分片面的認識。我們知道我國發(fā)行的金銀幣,其面值只具有象征性,不代表它的實際價值。雖然從面值、規(guī)格、發(fā)行量三者的關系來看,一般金銀幣的規(guī)格越大,面值也越大,發(fā)行量也越小,但這并不表明面值大的金銀幣收藏價值就比面值小的要高。 我們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進行比較,從橫向上來看,同一套金銀幣中,面值大的金幣升值空間不一定比面值小的銀幣大,比如五臺山金銀幣,其中的2盎司銀幣面值20元,1/4盎司金幣面值100元,面值20元的銀幣目前的升值幅度就遠超面值100元的金幣,這類例子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從縱向上來看,不同題材的金銀幣,由于發(fā)行時間、題材、發(fā)行量等都各不相同,面值就更不能表明一枚金銀幣收藏價值的高低了。 當然,面值因為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再加之人的慣性思維作祟,被誤認為越大越有收藏投資價值完全可以理解。只要我們知道,一件藏品的收藏投資價值指的是它未來的升值空間大小,而不是它目前所標注的各種外在價值,才不會被迷惑。 誤區(qū)二 過于看重金銀幣的材料價值 金銀幣被譽為貨幣中的貴族,黃金白銀的材質讓它格外引人關注。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在談論金銀幣時,十分熱衷于了解金銀幣的“分量”,并會不由自主的在心中根據(jù)目前的金銀價格,換算出一套金銀幣的材料價值,甚至由“料價比”來判斷一套金銀幣的售價是否偏貴。 不可否認,金銀幣材料的價值是金銀幣整體價值的組成部分之一,但如果我們過于看重金銀幣的材料價值,那么無疑就走進了一個大大的誤區(qū)。首先,金銀幣的收藏投資價值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發(fā)行量、題材、鑄造工藝、設計理念、發(fā)行價等等。材料價值與以上因素相比,應該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