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鳥巢”,他的團隊(遙石) |
來了,本色的東西上不斷去人為的一些東西,或多或少會有些浮躁感。但我們無法左右市場的整體感覺。
遙:15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環(huán)境變化也挺大 。錢幣從小眾走向大眾,市場的變化對你們有什么影響? 劉:的確,市場對我們的影響是挺大的。有時候我開會中會講,我們是工藝美術(shù)師,和純藝術(shù)家不完全一樣。定位是老百姓的消費品,藝術(shù)品,并不是完全個性行為的純藝術(shù)。面對的是消費者,收藏者,是一種可復制的藝術(shù)品。凡高的畫有幾人可以看懂,但百姓的從眾心理反而托高了它的市場價值。但錢幣呢,需要得到百姓的喜愛與認可。我們在設(shè)計時,也不斷在吸收市場的回饋意見。 遙:這是涉及一個變與不變的矛盾嗎? 劉:或許吧。里面多少還有官方的引導吧,比如應該留下10%的作品堅持走本色的道路。 遙:但這幾年的市場,這樣的呼聲也越來越多了。 劉:市場到底如何,其實我們并不是很了解,沒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反饋渠道。有些零星的民間評論,也并不一定能夠引起管理部門的重視,有些無奈吧。有的時候會非常痛苦,堅持只有兩條路:第一條是堅持到若干年以后成功了,因為得到了市場的認同;第二條,堅持到死,沒有結(jié)果。 遙:挺悲壯的。所以,大銅章是你們謀求改變的一條管道嗎?把一些創(chuàng)新和改變放到這個相對寬松的領(lǐng)域中來? 劉:對!我們的確把部分精力也慢慢往大銅章這個領(lǐng)域轉(zhuǎn)移,包括這幾年,做人物,做風景題材,都是一種突破和改革。有時候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悖論。一方面要得到專家的認同,一方面又要經(jīng)得起市場的考驗,有時候可能會一致,但有時候又會有矛盾。但這可能也是錢幣藝術(shù)最大的魅力所在。 遙:我知道,鋌是你近年設(shè)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雖然它不是紀念幣,但卻獲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市場效果。它是你謀求變革的一種嘗試? 劉:鋌的誕生很有些傳奇性。當時設(shè)計的時候,沒有太多預置的想法。當時是07年嘛,市場并不是特別景氣,當時大家一商量,就做個鋌吧,讓牛市“挺”起來。什么是鋌?當時拿到這個命題的時候,對這個一點概念沒有。后來就查閱了資料,感覺這是古代貨幣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種形制,弧首束腰這個造型的確非常漂亮,所以就這么畫了下來。 遙:設(shè)計起來麻煩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