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消失的黃金貨幣性 |
金總量的18%,因此可以簡單地說,影響金價形成的主要就是這些黃金。但是,占世界黃金總量約51%的首飾用金是可以隨時轉化為投資用金的。此外,各類黃金投資的衍生品大大擴充了黃金交易總額,對黃金價格的影響不可小覷。 還有,近10年黃金價格一路攀高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黃金產(chǎn)量并沒有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隨著金磚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經(jīng)濟的發(fā)展,民間對擁有黃金的熱情空前高漲,這也是推動黃金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但凡世界經(jīng)濟中有較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金融危機,黃金都可能成為市場上最被看好的避險資產(chǎn),從而引起金價上漲。今年4月金價大跌,可以看成是美國經(jīng)濟正在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走出來,市場避險情緒下降,金價作為危機反向指標的反應。與信用貨幣等金融性資產(chǎn)相比,黃金作為儲備資產(chǎn)一般沒有利息收益,這是持有黃金資產(chǎn)不利的方面。所以危機過后,部分避險資金會拋棄黃金,從而引起金價下跌。 要充分認識推動黃金價格波動的動力,就不能不理解其始終存在的貨幣性。黃金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并沒有因為牙買加體系宣布的黃金非貨幣化而發(fā)生根本動搖,黃金的貨幣性依然存在。而美元等信用貨幣只有在交易中才能顯示其價值,交易停止,其價值蕩然無存。黃金作為一種商品其貨幣價值并非是外加的,而是天然的,這與美元等信用貨幣完全不同,并不會因為人為的非貨幣化,黃金就不是貨幣了。儲備貨幣職能可以視作為貨幣最基礎、最重要的職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解釋美國為什么把黃金作為其最主要的儲備貨幣,而不是把歐元、英鎊以及日元等外匯作為主要儲備貨幣。黃金的貨幣性還反映在民間把黃金作為重要的儲備資產(chǎn),一旦有風吹草動,黃金更成為民間資本的避風港。國際金融市場上黃金價格的波動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chǎn)是密切相關的。 金本位制度及其崩潰 人類貨幣史是一個從實物向概念緩慢演變的抽象化過程,然而,黃金在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始終揮之不去。經(jīng)濟史表明,商品是從物物交換開始的,但隨著社會分工和勞動生產(chǎn)力的提高,經(jīng)濟活動中的商品交換不僅數(shù)量巨大且品種多樣復雜,簡單的物物交換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貨幣應運而生。很多實物都充當過貨幣,例如谷物、家畜、龜殼、貝殼、動物的齒角、珍珠、玉石、金銀、銅鐵等等,然而,最終修成正果在社會經(jīng)濟活動中長期充當貨幣的是貴金屬。馬克思的著名論斷“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就是指金銀等貴金屬適合擔當貨幣職能這一自然屬性。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不 |